1)利用琼脂预包埋法制备黄丝藻样品,解决了能源藻类资源团队样品无法收集藻泥进行制样的难题。该团队科研人员希望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藻细胞中油脂及淀粉的分布情况,但是常规的制样方法需要离心收集藻泥,黄丝藻的比重和水十分接近,无法通过离心收集藻泥,公共实验室透射电镜的技术人员利用琼脂预包埋法将藻细胞预先包埋入琼脂中,再进行后续的制样操作,获得了较高质量的电镜照片。
2)利用电镜负染色法解决了微生物资源和生物制氢团队对细菌鞭毛的观察要求。细菌鞭毛极易在制样过程中断裂,而且由于非常细,不易观察。公共实验室电镜技术人员经过多次尝试,找到了适合的样品制备方法,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未发生断裂的细菌鞭毛,得到了令科研人员满意的电镜照片。
3)公共实验室生物技术人员和能源微藻团队一起,开发了棒状薄层色谱/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在微藻油脂组成及含量检测中的应用的新方法。该技术用表面涂有硅胶的石英棒代替了长的玻璃吸附柱进行样品的分离, 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代替了色谱中的紫外、示差折光检测器进行检测, 既克服了气相色谱(GC) 不能分离难挥发组分的缺点, 又解决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 定量困难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对脂肪酸、脂肪酸聚合物、油脂酯交换产物和甘油三酯等简单脂质的分离分析, 还可以应用于油脂中氧化、聚合甘三酯含量的分析,磷脂的组分组成等复杂脂质的研究中。
4)公共实验室生物技术人员和功能基因组团队一起,利用现有的荧光光谱设备和液氮低温设施,搭建了“超低温荧光光谱”测量平台,并建立了超低温荧光光谱测量的基本方法。克服了室温条件下荧光光谱强度较弱,易受周围荧光物质干扰的缺点,对于研究温度敏感型植物及藻类的荧光特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建立了高分子自组装聚合物表面形貌表征方法。针对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团队合成的高分子自组装材料,在应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表征时,存在样品浓度过高,导电性差,对电子束敏感,无法清楚表征纤维的尺寸与形貌等问题,公共实验室扫描电镜技术人员在多次实验优化仪器参数的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样品浓度,并且用低加速电压及选用下探头加大工作距离的模式增加了图像立体感,减少电子束对样品的损害,获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6)建立拟南芥花药组织生长时期表征及筛选方法。能源植物团队研究拟南芥突变体花药在不同时期的形貌变化情况,需要使用半薄切片及光学显微镜筛选确定样品的时期,样品量多,定位难度大。公共实验室扫描电镜技术人员通过与科研人员反复沟通交流,采用初选、分组、组织定位等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工作,最终得到拟南芥双突变体花药组织一系列生长时期的光镜结果,满足了科研人员需求。
7)鉴定新物质以及解析未知结构。鉴定和结构解析未知物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分析工具,查阅大量资料。绿色化学团队与企业签订了一项重要的横向项目,其中涉及一些未知物结构的解析工作,而这些未知物又却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物质。在与科研人员进行充分交流的情况下,公共实验室核磁技术人员为他们制定了一个科学的解决方案,经过大约两周的工作,完全解析出该未知物的结构,为该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