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台风长期实测数据图集出版
刘长华、王春晓、王彦俊编著的《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黄海站、东海站专题数据图集——台风Ⅰ》于2019年10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国内首部台风长期实测数据图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宋金明研究员对本图集的编写和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亲自撰写了序言,并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黄海站、东海站(以下简称“黄海站、东海站”),始建于2007年,是中国科学院创新三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要建设项目,具有典型海洋区域特色和学科背景,是我国基于海洋科学研究的真正海洋观测台站,具体包括海洋浮标观测系统、垂直剖面观测系统、综合观测潜标系统和自动气象站系统等,形成体系完整的海上实时观测网络。观测海域分布于我国北自鸭绿江口、南至舟山外海的广阔海域,主要观测区域包括以大连獐子岛为核心的北黄海海域,以荣成楮岛为核心的荣成外海海域,以青岛灵山岛为核心的青岛外海海域、日照外海和三山岛外海,以花鸟岛为核心的长江口至舟山群岛外海海域,共四个核心观测海域。两个海上观测研究台站的稳定运行,积累了大量包括气象(气温、湿度、气压和能见度)、水文(海流和波浪)和水质(水温、盐度、浊度、叶绿素、溶解氧)等类型的长期连续实时观测数据。
黄海站、东海站于2017年开始,按年度(2009年6月—2010年12月、2011年1月—2011年12月和2017年1月—2017年12月),将各浮标获取的观测数据以玫瑰图和曲线图的形式,直观、清晰地展示台站所布设海域的气象、水文以及水质的变化趋势,陆续出版了3部年度观测数据图集。在此基础上,黄海站、东海站也对特殊的观测数据进行了专题挖掘和整理,形成多种针对性的专题数据产品,以期满足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需求。
台风的实时观测数据对于台风形成和发展机理、台风与海洋相互作用、台风灾害影响深入研究以及优化台风预报模型提高台风预报预警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海站、东海站的浮标系统在观测台风数据方面优势明显,2010-2018年间共有14套浮标先后获取到28个台风经过时的实时观测数据。本图集主要展示这28个台风的观测数据成果,按照具体的每个台风共分为28章,每章均包含台风概况(总结台风发展过程、具有特点和造成影响)、数据获取情况(浮标与台风路径位置关系,浮标获取数据的情况并汇总各参数极值)以及各浮标获取观测数据的曲线图(风速-风向-气压变化曲线和风速-风向-波高曲线)。本图集的数据曲线采用曲线趋势与图标方向、颜色变化相结合的方式,更为直观形象地表现各参数在台风经过期间的变化情况,可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气象业务单位等从事台风相关研究和台风预测预报的人员参考。
黄海站、东海站经过充分论证,综合考虑科学意义、灾害监测预报、渔业发展需求以及系统安全运行等因素,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位置布放不同类型的浮标系统,搭载的传感器均选用世界一流的设备,并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
为了持续助力于我国台风基础研究,后期计划每隔一段时期出版一本台风图集,按照“台风Ⅰ”、“台风Ⅱ”……的规则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