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单位检索
关键词检索

使用高性能计算机改进的模型获取准确的南海区域海气动量估算通量

近日,南海海洋所彭世球研究员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15496)发表论文,报道其通过对2006-2011年18个台风个例的风应力拖曳系数与海表风速的优化拟合,得到更准确的南海区域海气动量估算通量。 

  据介绍,海表风是驱动海洋上层环流及海面波浪最主要的动力因子。风吹过海表,由于摩擦产生作用力,即风应力,它意味着大气由于海洋摩擦作用而失去的动量将被用来驱动洋流。从通量角度来说,风应力就是向下的湍流水平动量输送通量。在风生流的形成中风应力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能否精确估算海表风应力是研究海气动量通量交换特征、成功模拟和预报海洋环流及风暴潮增水的关键。而海表风应力拖曳系数(Cd)是决定风应力计算精度的关键因数之一。 

  在高风速条件下,目前国内外常用的Cd随风速变化的模型(线性增长或设为常数值)与实况存在较大偏差,因为观测发现当风速大于~33 m/s时Cd随风速减少而不是增加。因此,如何优化南海区域的中高风速条件下风应力拖曳系数(Cd),建立更合理的数值模型,对研究南海区域海气动量通量交换特征和机理、提高该区域风暴潮模拟和预报精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科研人员建立了基于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切线性模式及其伴随模式的南海区域四维变分同化系统,通过同化水位高度去优化海表风应力拖曳系数及模式初始场,有效地减少了高风速条件下海气界面动量通量的计算误差,同时还可以减少模式分辨率导致的计算误差,因而显著提高了对风暴潮的预报精度。他们还利用实测资料和伴随方法,通过对2006-2011年18个台风个例的风应力拖曳系数与海表风速的优化拟合,建立了新的适合南海区域的风应力拖曳系数随风速变化的二阶抛物线模型,得到更准确的南海区域海气动量通量估算,可为进一步研究南海区域海气相互作用机理、提高风暴潮预报精度等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在海洋减灾防灾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2013 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地址:青岛市南海路七号 | 邮 编:266071 | 电话:0532-82898876 | Email:yingyu@qdio.ac.cn